2010年12月21日下午,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陈国华教授为词典中心带来了精彩演讲。本讲座在六教A209教室举行,由章宜华教授主持,参加的成员有本中心所有老师、在读博士生、硕士生以及校内外老师和学生。
讲座正式开始前,章老师对陈国华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向大家对陈教授本人及所作贡献做了简要介绍。
在一个半小时的讲座中,陈国华教授深入浅出,字字斟酌,层次分明地向大家介绍了他一直以来致力研究的全新语法体系——构造与转化语法。
首先,陈教授从讨论英语语感入手,提出中国语法学家要想让自己编的英语语法媲美英美语法学家编的英语语法,必须在语法理论和系统上另辟蹊径。他还表示,语言学家必须运用所学的外语理论对母语进行研究,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内汉语语法体系的建立方面并没有突破性的进展。接着陈教授向大家简要展示了一些目前仍对语言研究产生影响的语法理论,而构造与转化语法的产生正是通过对各个不同流派的语法理论的辩证分析与创新。
接下来,陈教授向大家介绍了构造与转化语法的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言语是言语者利用言语符号通过对原型范畴的类比并遵从常规合成的,它不是一种受规则支配的行为,而是一种意义驱动、遵从常规、基于类比的行为,语法不是规则而是表达意思的正确行使和方法。陈教授接着从“构式”与“构造”,“转换”与“转化”的差别入手向大家阐明,构造与转化语法在批判地继承了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的同时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优越性。
然后,陈教授谈及构造与转化语法的基本内核。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陈教授从语言的基本构造,转化形式和语句的基本成分方面做了大胆创新,对它们做出了自己的界定。
最后,陈教授讲到该语法体系在英语语法研究中的应用。他首先指出了传统语法在对名词的处理以及国外英语语法书的不足,然后列出新语法的几点创新,即区分了语言的三大基本构造,重新界定了谓词短语,重新命名、界定和解释了英语谓词的“时”和“态”,还原了所谓“虚拟语气”的本来面貌,以及对各类词进行了重新界定。这些创新都体现在由陈教授主编的《英语教师语法:构造与转化分析》一书中。
陈国华教授为我们介绍的构造与转化语法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他批判性继承的创新精神更让人印象深刻,受益匪浅。
朱江供稿